登录 | 注册
中华田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田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同宗登录、浏览发贴、相互传告! 已阅:6127 / 回复:6(楼主)

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同宗登录、浏览发贴、相互传告!

敬告:
   中华万家姓网之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 http://www.10000xing.cn/x156/bbs/index.asp )!
   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田氏文化百科全书!田氏人才汇萃之地!田氏同宗交流平台!田氏商机促田之网!
   欢迎田氏宗亲登录、浏览、发贴、跟贴并相互传告!
   欢迎有能力、有热情、有责任心的田氏宗亲出任本论坛各版块版主或本论坛总管理员!
   欢迎田氏企业家或实力人士为本论坛的运作提供资金支持并担任中华田氏网站长!
  
中华万家姓网: QQ:272437221  f24@msn.com   0755-26444255  


作者:202.105.107.* (2007/2/2 15:48:48)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 第 1 楼

大力支持!!!大力支持!!!

作者:田洪强 (2007/4/10 19:22:44)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 第 2 楼

田姓的起源与发展
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枝。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子御寇,敬仲避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姓纂》载:“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通志氏族略》载:“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宜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载:“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1. 薛姓。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功被封于薛,建立薛国。秦统一天下后,薛国灭亡,田文的后裔中有人以薛为姓。

2. 孙姓。田完的后裔中有一个名叫田书,任齐国大夫,因有战功,被齐国国君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孙姓于他,这成为孙姓的来源之一。这支孙姓在春秋战国时出了两位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田书的孙子)和孙膑(孙武的孙子)。
   田姓的源头可追至河南周口的淮阳,但田姓得姓之地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因此田姓最初的播迁应该是由山东开始。自“田氏代齐”之后,田姓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壮大时期,田氏齐国共传八王,子孙繁衍不可胜数。自秦统一全国后,齐国田姓王族星散各地,这是田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徙。秦朝末年,田氏王族后裔趁农民起义之势而起,狄(今天的山东省临沂)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参与了秦朝末年的战争。汉朝初年,汉高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强行将关东豪族迁至关中的阳陵(今陕西省境内),此事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山东地区的田姓豪族因之迁入此地。之后有一些田姓人迁至北平(今天的河北省满城北)。西汉今文易学的开创者田何是淄川(今属山东省淄博市)人,后来迁至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田姓人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地域在北方。在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田姓在西汉时已开始见诸史籍,《后汉书》、《晋书》、《华阳国志》等史书都记载有田姓的少数民族首领。北魏时,田姓已在新疆出现,现有出土于吐鲁番的北魏时期的两通“田氏墓表”为证,一通是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上有铭文“交河郡镇西府兵曹参军,但旻天不吊,享年六十有四。字元初,田氏之墓表。”另一通是建昌五年(公元516年),上有铭文“镇西府兵曹参军绍贤,但旻天不吊,春秋刑有九,寝疾卒。田氏之墓表。”唐朝时,田姓人生活的范围更广,千唐志斋博物馆收藏的“南海郡番禺县主薄樊君夫人田氏墓志铭并序”说明,在唐朝时,广东省已经有田姓人在那里生活。宋朝时,田姓人在南方繁衍的范围就更大了,据有关资料所载,原来居住在浙江杭州的田希圣是闽、粤的田姓始祖,这支田姓的后裔后来分别迁徙到福建宁化、长汀,广东兴宁、海阳和达埔等地。


作者:60.165.162.* (2007/4/27 19:09:04)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 第 3 楼

宋朝时田兰生进入海南为官,他的儿子田天池中举后,任琼山令尹,父子二人都在琼山定居。

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27年——1130年),河南开封府陈留县田家庄的一支田姓人随驾南迁,经过长途跋涉,在天乐乡定居(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现欢潭村80%的人口为田姓。这一支田姓后来又出了许多名人,如明朝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田麟、清朝时有成都知县田轩来和台湾大学教授、鸟类专家田曾垲等,这一支田姓人也随着这些外出的人迁往了祖国各地。萧山区域厢镇道源桥也有一支田姓,是南宋绍兴年间中进土留正的后裔,留正曾于绍兴隐居,其后裔留伯成、留贵和于明朝洪武初年从绍兴迁至萧山道源桥。雁门的一支田姓人也于这一时期随驾南渡,定居于今天的浙江省永康市地区。

明朝初年,由于连年战乱,北方许多地区田地荒芜,人烟断绝,明朝政府遂将其他地区的人迁往这些地区,形成了一次人口流动的高峰,田姓人也随之进行了大规模的播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修的邯郸《田氏族谱》记载,邯郸的这一支田姓的原籍是山西平阳的洪洞县,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邯郸。

明朝不仅北方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南方也经常根据官方的安排进行迁徙。现在湖南西部有一个水田寨,田姓是村中的大姓,原来在黔东铜仁所管辖的白水下寨,其开基始祖于明朝万历年间奉官府之命举家东迁至水田。

明崇桢年间,江西筷子巷(今南昌市内)的田氏三兄弟居家迁至今天的湖北省黄陂,这支田姓后来出了一位科学泰斗一田长霖。

清朝,许多满族的姓氏都改为汉姓,满族姓氏中的“田佳氏”改为“田姓”,满族的田姓随着满族全国政权的获得而迁往各地,沈阳、呼和浩特的许多田姓人就是“田佳氏”的后裔。在19世纪初,田姓人迁到了我国的北疆,哈尔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田家烧锅”就是迁来的田姓人创办的。

清朝,有许多田姓人迁徙到了台湾,据台湾《屏东县志》记载:“今琉球乡碧云寺之前身,称观音亭,即为田深氏于乾隆元年(公元一七三六年)所倡建,今上福村之田姓,多为其后裔云。” 乾隆八年,有福建的田姓人台湾苗栗二堡通霄庄开垦。

清朝时,田姓人也开始迁居海外,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便漂洋过海,谋生异国。这些海外华人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就以血缘、地缘和业缘等作为纽带,建立了许多华人社团。旅菲华人中的田、胡、姚、虞、陈五姓于1908年成立了妫堂总会。

二战以后,迁往国外的华人比以往有所增加,如泰国巴坤猜“大埔”商行的东主田姓夫妇就是二战后粤东梅州山区县大埔的移民。现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田姓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播迁也越来越广泛。


作者:60.165.162.* (2007/4/27 19:09:49)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 第 4 楼

我是湖北孝感的,据老人讲,我们也是从江西筷子街来到孝感的.

作者:58.51.161.* (2007/5/19 17:09:05)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田氏网、中华田氏论坛顺利开通!欢迎田氏.. 第 5 楼

好像我和一楼是一家的、我在河南新野。老家人讲。我是西字辈的

作者:218.16.69.* (2009/10/31 20:35:4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田氏论坛  执行时间:218.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田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